毛尖获奖感言 | 你来人间一趟,你要看看太阳
今日下午三点,于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,毛尖荣获“年度散文家”奖。
毛尖,浙江宁波人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学士、中文系硕士,香港科技大学博士。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。著有《非常罪 非常美———毛尖电影笔记》(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2年),《慢慢微笑——— 毛尖自选集》(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,2004年)等。译有《上海摩登》(李欧梵著)等。著述包括西方文学与电影评论、专栏随笔等,刊于《信报》、《文汇报》、《联合早报》与《万象》、《上海文学》、《书城》、《亚洲周刊》等。
获奖感言:
据说这是专栏作家有史以来第一次站在这个领奖台上,这让我有一种错觉,好像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的,我是代表某个集体在接受这个表彰,或者更准确地说,是这个集体的多年努力,把我推上了这个领奖台。
很多年前,当我第一次被别人称为专栏作家的时候,老实说,我内心有一种抗议,干嘛要加个前缀呢!所以我很努力地写啊写,上门女婿一样希望获得丈母娘的欢心,盼望早日摘帽直接成为“作家”。这种心思什么时候消失的,我不太确切,反正,这几年,我越来越愿意以专栏作家的身份站在我的位置上。
回忆起来,我年轻的时候,所有的文学偶像都是写长篇的,无论是曹雪芹还是托尔斯泰,无论是金庸还是钱德勒,他们无一例外是写小说的,搞得我也一直神叨叨地以为将来我是要写小说的。但我现在完全不这么想了。
几年前,我的导师王晓明召集我们十来个学生去崇明,讨论在这个平庸的时代如何作为。当时,我们把未来的计划命名为“热风”,沿用的,自然是鲁迅的说法,“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,我自说我的话,所以反而称之为‘热风’。”那天晚上,刚好碰上台风,屋外地动山摇,我们在里面也心动旌摇,摩拳擦掌地准备给这个寒冽的社会送上有温度的批评。说老实话,后来我们没有做得多好,但是,那个晚上的热烈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中。我们在彼此的激情和愤怒中辨认出一种休戚与共感,虽然大家都差不多人到中年,但是,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热情让我们很容易就冲动起来。
那些来自我们成长年代的高尚愿望,那些被今天的生活所屏蔽掉的很多词汇,如果还能感动我们,为什么就不能感动更年轻的人呢?像“见义勇为”这样的行为,即使在今天不再构成我们生活的本能,但至少,我们可以在写作中恢复它,首先把它变成一种语词的本能,然后让它继续生长。用诗人兰波的话说,只要我们按捺住焦急的心情,到黎明时我们定能进入那壮丽的城池。
这就是我理解的专栏的使命,我觉得在今天,它的纲领一点不逊于小说,专栏作家在这个凌冽的时代当有更大的作为。世界再大,没有专栏作家不能登陆的地方;道路再窄,没有专栏作家不能插足的可能。而且更重要的是,我们比诗人和小说家更草根更率性更自由,我们没有过多的历史负担,也没有操不完心的排行榜,我们可以是一线的文化清道夫,一个转身,我们也可以是深闺的八卦爱好者。就像此刻,我可以毫不矫情地说,专栏作家的使命可以高过天,同时我也可以一点不用纠结地宣称,专栏作家也可以低到泥土里。本质上,我们与万事万物有着更家常的潜在情义,我们是通俗世界的一部分,是这个平庸的时代造就了我们,而我们全部的工作,就是改变这种平庸,直到时代最终把我们抛弃。
有一个美剧,我很喜欢,它叫《24小时》,主人公杰克鲍尔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,一直奔波在脏乱差的火线上。我感觉,专栏作家,干的就是杰克的活,而等到太阳出来,杰克鲍尔就得消失,让位给崇高。所以,最后,让我用海子的一首短诗来结尾。这个,既是送给我们专栏作家自己,也是送给读者的,因为在这个冷时代,我们就是一边召唤太阳一边又被太阳融化的人——
你来人间一趟
你要看看太阳
《有一只老虎在浴室》(2014年,海豚出版社),毛尖著
(毛尖老师授权海螺转载获奖感言全文。在此致以海螺的感谢和祝贺!)